Last Updated on 2022-02-26 by CHEN.U

花店,一處優美療癒的所在。在這滿是花草的空間裡,總是洋溢著浪漫氛圍,每一朵花經由花藝師的巧手妝點後,轉交給顧客,協助人們傳遞溫暖、傳遞愛,裡頭承載著許多花朵與人們之間故事。

然而,人們總認為在花店工作是一件優雅又浪漫的事,實際背後的辛勞卻甚少人能夠理解。花店的日常是什麼模樣?花藝工作者需要面對什麼樣的課題呢?關於花店的日常,能在《花店:關於那些花所傳遞的故事》一書中找到答案。

關於作者

李歐納‧科仁(Leonard Koren)是一位美國藝術家,同時也是美學專家與作家,學習藝術創作與建築出身,現居於舊金山和東京。六〇年代晚期,與伙伴一同成立錯視壁畫創作團體「Los Angeles Fine Arts Squad」,其所繪製的大型戶外壁畫成品散見於洛杉磯和巴黎。

於1976年創辦WET: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,曾是七〇年代重要的前衛出版品之一。較晚期的著作有《Wabi-Sabi:給設計者、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》、《體驗泡澡:在熱水中泡出設計》、《重返Wabi-Sabi: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》。 

而這本《花店:關於那些花所傳遞的故事》是作者李歐納‧科仁親自走訪Blumenkraft花店的近身觀察實錄,透過文字和影像紀錄花店的真實樣貌,以及花朵所傳遞的故事。本書由行人文化實驗室所出版,希望能藉由這本書,讓生活在疫情時代下的人們,找回內心的平靜。(延伸閱讀:《你的心,就讓植物來療癒》讀後感:大自然與園藝的 6 種心療效果,練習擁抱生命的不安與脆弱

世界最美花店 Blumenkraft

「如果有世界最美花店,那就是Blumenkraft。」——李歐納・科仁

李歐納・科仁心目中的世界最美花店Blumenkraft,坐落在布爾喬亞式舒適優雅又摩登的維也納城區,且位於一座建於十九世紀晚期的公寓裡。在同一個街區,周圍環繞著三間咖啡館、四間現代藝廊、潮服與古著小店、珍本書商、香檳酒商等特色商店。

店名「Blumenkraft」一詞則是由兩個德文字組合而成,blumen 代表「花」,kraft則是「力量」之意,是由格雷戈爾(Blumenkraft 建築設計師)所提出的全新思維,源自於一概念「花看似脆弱又單薄,卻能引發視覺、情感和精神的力量」。Blumenkraft這個組合字完好地表達了格雷戈爾想傳達的精神,一個簡練、含義豐富的新世代德文花店品牌因而誕生。

花店
Photo by Taras Zaluzhnyi on Unsplash

Blumenkraft 花店的獨特之處

維也納城區有三百多家花店,為什麼李歐納・科仁特別喜愛Blumenkraft花店呢?主要有以下三項原因 :

獨具風格的花藝設計

Blumenkraft的設計風格以自然感的現代花藝為主。比起結構飽滿蓬鬆、外觀對稱的古典花藝,克莉絲汀與員工們更偏好具有線條感的現代花藝,其自然的流動性線條、多變的色彩搭配,以及形體不受拘束的表現手法,更能表現整體造型的層次與空間感,花藝設計更顯生動、活潑。

Blumenkraft現代花藝具備精緻、超現實奇異感的特點,主要依循下列三項設計原則:

一、花朵有季節性,各類花卉也生長在不同的氣候、地域、地質帶,他們會將自然界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花朵進行組合,例如:將風信子、陸蓮、紫丁香及火鶴放入同一個創作中,為作品增添新奇感。

二、運用長形細窄、延展性佳的植物裝飾花的底部,像是細長扁薄的蒲草或是木賊,能在視覺上展現宛如畢卡索立體派的鳥巢效果。

三、去除所有花莖上的葉子,或僅留最少葉量

在花店Blumenkraft現代、奇特的設計風格當中,仍會保有些微的彈性。花藝師會為每一位客人量身設計花禮,並且考量客戶的需求,一邊觀察他們的個性、穿著、肢體語言等,一邊選出最適合客人的花朵。

如果碰上客戶自己挑選花材,即便與花藝師的審美相悖,為了符合客人的喜好,有時他們也會嘗試完成新的表現方式,也許看起來不那麼完美,但都是最獨特且唯一的作品。

充滿靈感的空間

花店除了有獨特的花藝設計風格以外,店內場域的規劃也十分重要。好的空間設計不但能讓人感到舒適放鬆,還能賦予空間精神能量以及氣場,是創造良好顧客體驗的環節之一。而Blumenkraft花店正是絕佳的典範。

Blumenkraft店內的空間設計,是由花店創辦人克莉絲汀的伴侶格雷戈爾一手包辦。店內的許多裝置設計,都源自於克莉絲汀的個人特質以及喜好,格雷戈爾總能將克莉絲汀的藝術直覺轉化運用於室內設計中,以現代主義風格表現的空間設計,正好與花藝設計的表現手法相呼應。

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格雷戈爾在空間裝置細節上隱藏了哪些設計巧思吧!

場域:

原本三百五十平方公尺、挑高七公尺的店面被首位承租人隔出許多小空間,克莉絲汀和格雷戈爾移除這些矮小隔層,還原場域的格局,猶如一純潔而平靜的「神聖空間」。為了保留場域的原始面貌,以維持最少更動為設計原則,使空間更為寬敞舒適。

工作檯:

Blumenkraft的工作檯是店中最為特別的裝置設計。材質並非使用具有古典氣息的木紋桌檯,而是冷色調、金屬光澤質感的不鏽鋼,與色彩鮮明的花朵形成強烈的對比。工作檯由一大片不銹鋼製成,彎折出一個中空的T字外型,中空部分大到足夠讓孩子們在工作檯底下爬行、穿越。

不銹鋼工作檯的特點是亦於清潔,但其中空的結構設計,使得桌檯受到輕微的觸碰,便會像果凍似的搖晃。為了保留中空結構的「純粹」,他們決定不加裝交叉肋板來協助穩固,這一個與實用無關的功能反而成了工作檯的最大特色,也間接拉近了與顧客之間的距離。

陳列架:

陳列架設計為「底座」和「大型展架」兩種類別,格雷戈爾以擬花形的概念來設計展示底座,上層為混凝土製的底座,就像高而扎實的花朵,下段支架則像是細長薄鋼的花莖。另一個大型展架高挑的外型,是專為挑高空間所進行的設計,類似不鏽鋼工作檯,具T型輪廓。 

聲響效果:

除了店中可見的裝置,格雷戈爾在聲響方面也做了佈局。原來,店內每項物件的設計都有它存在的意義,從天花板、牆壁貼面、石板地面,到不銹鋼和水泥的展示座,這些所使用的硬質材料在發出聲響時,周圍都會產生清脆的回音。透過物質的傳導與迴響,而使得空間對音樂及其他聲響的調性敏感連動,進而調和出優美的旋律。Blumenkraft花店不只滿足視覺的享受,更像是一場聽覺的饗宴。

光:

由於照進店內的自然光十分有限,且為時不長。為了補光,他們在牆壁周圍加裝軌道燈,以及8座垂吊式大燈,透過光影的變化,使得整體空間更加柔和與感性。

牆面攝影:

格雷戈爾認為牆面也可作為空間設計的一環,於是在店內兩側牆面分別掛著兩幅攝影作品,藉以「拓展空間」、「延伸視野」。攝影作品會每年更換,主題往往與花相關,像是裹著花朵的印花床套、佇立於原野叢間的摩托車等,為這處所在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。

從以上幾項裝置設計來看,Blumenkraft相當重視場域的規劃,每一個細節也都環環相扣。儘管已經做了最完善的空間規劃,每週有兩次,他們還是會定時更動展示台、花族箱和花材的擺放位置,目的是「為了復原空間的靈感」,藉以獲得更多設計靈感,活絡店內氛圍。

室內空間
Photo by Jason Leung on Unsplash

行禮如儀的接待,宛如避世之所

Blumenkraft店內總是徜徉著輕鬆、愉悅的氛圍,員工可以在午後淺嚐香檳、聆聽音樂,甚至以花為樂。當顧客上門,便容易被店內歡樂的氣息所感染,並自然地展開一連串的對話,大多數的客人和Blumenkraft之間存在著一種立基於對話遊戲的關係—一段只依存於彼此的故事或往事。

感同身受,是Blumenkraft另一個迷人之處。他們之所以能與顧客建立親密關係,是因為將顧客當作朋友,並以同理心相待。例如:客人買完花以後,花藝師會目送客人到花店門口,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。因其平易近人的親切感 ,更像一處溫暖的所在,大大提升了顧客的回訪率。

在這一個宛如避世之所的空間裡,紀錄著花朵、花藝師與顧客三者間的故事:常客彼得和他的狗保羅,每次到訪花店,總能讓店裡洋溢歡樂的氣息;奧斯卡的媽媽會將奧斯卡寄放在花店裡;滿頭捲髮的小女孩帶著不到一歐元來訪,只為買一束花給媽媽。每一天,都有不同的顧客來訪,花店裡的故事因花而相遇,也因花而延續。

花店與顧客
Photo by Zoe Deal on Unsplash

花店の日常與辛勞

這個概念至關核心,但難以解釋。這是一家花店,但無花亦可;顧客很重要但也非必需;作品很美,但過程艱難。—雅莉珊德拉

一般大眾對於花店都有著美好的想像,優雅、唯美、浪漫、療癒…等美好詞彙幾乎成了花店的代名詞。不過實際上卻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,透過《花店:關於那些花所傳遞的故事》這本書,你會看見花店更為真實的一面,以及花藝工作者的辛苦之處。

書中對於「苦處」的章節並沒有太多的描繪,但卻讓我感觸最深,因此,想和大家聊聊這個部分。以下就書中內容與我個人經驗,整理出幾點花店的日常與辛勞。(以鮮花花店為例)

理花:每日養護花草,確保花材維持新鮮狀態

從花市採購回來的花材、葉材,都需要經過修剪,花朵才能完好的吸收水分。即使是已經整理過的花材,每日仍需要為花朵修剪花莖葉片、換水,不僅能延長花期,也方便花藝師製作花禮。

不過,有些花朵莖上長滿了刺,在修剪的過程中難免會被刺傷,甚至有些植物花莖會露出有毒汁液,因此處理上都需要更加細心。理花是一個相對瑣碎、花時間的工作,卻也是最為重要的事。

花禮設計:為顧客製作花禮,傳遞最真切的祝福

傾聽顧客需求,為顧客揀選花材,透過花禮傳遞祝福,是花店主要的服務項目。和顧客之間的溝通、互動便顯得格外重要。

與顧客溝通的過程繁瑣,有時會發生來回更改設計,或是面臨設計風格與顧客需求相牴觸的狀況;有時在特別繁忙的重要節日,還得應付一些無禮的客人,面對失序的場面,容易令人心力交瘁。

這些過程考驗著花藝師的溝通以及應變能力,而所有的努力,都是為了幫助顧客,透過花禮傳遞最深切的情感。

花材損耗:花材損耗率高,受損花材不易售出

鮮花花材不像一般商品可以久放,是有時效性的。而且花材特別的脆弱,修剪花材、花器移動,或是運送花禮至客人手中,過程難免會有折傷花莖之類的碰損。受損的花材容易賣不掉,對花店來說也是一項負擔。

不過,現在很多花店都會設置一個類似「臨終花區」的地方,將受損的花材放置在同一區,以低價售出,或是讓客人免費索取。避免花材因為些微的損傷就遭丟棄。

體力活:看似浪漫的花店,實質上卻像是一場體力競賽

花藝設計是一個相當消耗體力的工作,必須搬運花材、花器、汰換髒水等,如果有婚禮或是活動佈置的案件,大型的展架、花藝作品、裝飾配件等則是搬運的另一大工程。花藝工作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精神與體力,不容小覷。

工時長:每當遇上重要節日,往往是花店最為繁忙的日子

花店只要遇上各種節慶,就會忙的不可開交。不論是西洋情人節、母親節、七夕、父親節或是聖誕節,在節日的前幾週,工時比平常還要長,有時甚至還會加班到凌晨,一週工作八十到九十個小時很常見。

以上只是簡單整理出幾點花店的工作日常和辛勞之處,其他如訂單處理、整理環境、收發貨等較為瑣碎的工作細項,就不特別列舉。

花藝工作者彷彿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,要確保花朵在最新鮮的狀態,將花禮送達客人手中。即使過程很艱難,但我相信花藝師最大的快樂,就是看見顧客接收到花禮,那幸福快樂的模樣。

讓花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,幾乎是所有花藝師的心願,希望能以花朵療癒人心,給予人們滿滿的正能量。

花店日常
Photo by Visual Stories || Micheile on Unsplash

後記

這本書沒有講述太多關於花藝設計的技巧,而是紀錄一家花店最真實的樣貌,從店中的人物介紹、空間設計、花藝工序到與客戶間的互動關係,每一個章節各自獨立,卻又環環相扣。(延伸閱讀:《花日子》讀後感:傳授簡單花藝技巧及花草知識,零基礎也能輕鬆上手!

在書中能看到許多關於情感的描繪,這份情感存在於人與人之間,也存在於人與花之間。而書籍文末以花店與客人間的故事作為結尾,反而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,那些因故事所帶來的溫暖與感動,在心中緩緩發酵著。

另外,這本書的封面設計有做了一些小巧思,是我個人特別喜歡的部分。書封有別於一般的書皮,而是以天然絹作為材質,並以淡淡的淺藍色為基調,上方搭配陸蓮、罌粟花、鐵炮百合以及百里香的花朵圖騰,特別細緻典雅。書裡還附有裱布加工製作的小書籤,對於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很實用。

而書籍的內頁,則是以黑白單色的照片呈現,老實說,和我一開始的期待有些許的落差。不過在閱覽整本書之後,發現使用黑白色的照片,反而能讓人聚焦於店內人物的表情與動作上,也更能去感受他們的情緒。也許,這是作者的用意之一,希望讀者能將注意力放在那些以花來傳遞情感的人、事、物。

花店:關於那些花所傳遞的故事》一書的內容資訊量不大,也許無法提供讀者較多知識性的內容,但是透過文字搭配圖像一起閱讀,能讓你看見文字背後更深層的意義。

對於有花藝相關經驗的讀者來說,這本書可能較能引發共鳴。如果你本身對花藝有興趣或是想進入花店工作,透過這本書,能讓你對花店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Blumenkraft花店資訊

官網:

https://blumenkraft.at

IG帳號: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rissifink/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可以登入/註冊 LikeCoin 帳戶,並點擊下方拍手按鈕,免費支持我喔!

3 Comments

  1. 花不再只是植物,感覺帶點靈性,在各種不同空間中,感受大大不同,家中有時會買花束佈置,看了版主的文章,似乎也要和這些花草有更深的交流呢。

發佈回覆給「kaka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